从2014年2月民生银行直销银行上线以来算起,商业银行探路直销银行业务已经有近六年光景。在六年时间里,直销银行的数量已超过百家,但是获客难、产品同质化严重、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不断凸显,直销银行的发展进入了瓶颈期。如何在金融功能和产品上创新,避免客户流失成为直销银行亟待解决的难题。国内首家独立法人直销银行百信银行开业一年半就实现盈利的发展势头,也为直销银行独立赋予了更多想象力。
监管沙箱试点落地北京官宣仅一个多月,首批试点的拟入箱应用便揭开了面纱。1月14日,央行营管部官网披露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应用公示(2020年第一批),并针对微捷贷产品、中信银行智令产品、手机POS创新应用等6款应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首批拟试点项目参与主体大部分为持牌机构,但也不乏有金融科技公司与持牌机构合作推出的创新项目进入。有分析人士指出,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的最终目的主要是鼓励金融创新在依法合规的轨道上进行,保护消费者权益,金融科技企业若要把握机遇,可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
记者从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获悉,中国供应链金融数字信息服务平台日前正式上线。目前,平台已实现首期功能,对外提供企业综合分析服务和客户尽职调查服务。
继腾讯、蚂蚁区块链之后,百度超级链1月初也启动了区块链网络商业化,在发币类区块链应用炒作熄火的背景下,BAT对区块链基础设施的重视潜滋暗长:它们有意跳出“区块链即发币”的刻板印象,在政务、供应链、票据等场景做技术化定制。不过,哪些场景是刚需,哪些“为了上链而上链”还有待探讨。而站在商业角度,借助区块链拉动云计算、AI、物联网等业务,是BAT一致的小心思。
1月13日,中国银行发布消息称,中国银行已与中国银联、财付通合作,率先实现手机银行扫描微信“面对面二维码”收款码的支付功能,成为首家与微信实现互认互扫的银行。
在金融科技迎来规范发展之后,金融科技公司监管制度也指日可待。银保监会近日发布的《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研究制定金融科技公司监管制度,加强新兴金融业务和业态监管。分析人士指出,监管制度的制定意味着金融科技公司或将纳入牌照范畴,实现系统化监管,这对于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是种利好。
1月7日,尚乘集团、新能源集团、小米金融和FundingSocieties(以下统称“联合方”)共同宣布建立独家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于2019年12月31日向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正式申请发起设立新加坡数字批发银行。
日前,光大银行区块链云平台(以下简称“BaaS平台”)顺利投产上线,成为行业内领先的区块链技术平台。BaaS平台依托云计算服务,构建了一套基础的区块链框架和交付型运营形态。此外,平台通过“开箱即用”的特性,将快速构建适合各领域的区块链服务,促进区块链技术与业务场景相互融合,为区块链业务应用创新和落地提供支撑和加速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银保监局、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北京证监局日前联合发布防范虚拟货币交易活动风险提示。经调查,当前部分虚拟货币交易平台正在面向境内居民提供虚拟货币交易服务,甚至通过数字货币抵押推出“零息借贷”“双币理财”等项目。
未来,央行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将加快推动备案注册制度,加强对金融类APP的测评、认证工作。同时,也会联合相关部委对软件商店采取联动措施,对于不符合规定、有重大风险隐患的APP及时采取下架措施。
12月27日,光大集团创新中心揭牌仪式在京举行。光大集团创新中心将依托光大综合金融、产融合作等优势,聚焦创新与内部业务融合,通过“双创”支持“金融+产业+科技”的生态圈体系建设,促进集团“敏捷、科技、生态”战略转型,助力集团打造创新型企业。揭牌仪式上,光大集团还现场宣布集团全面风险管理系统及法务管理系统投产上线。
随着金融科技发展,一个被科技赋能的金融业已悄然来到。“目前,我国‘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发展迅速,在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显著作用。”中国互金协会副秘书长杨农在2019新京报金融科技论坛上说。